五年前,导演张绍波拍摄了一部滑雪纪录片《少年志》,主角是两位少年,一个13岁,一个14岁,他们对滑雪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快乐。
五年后,两位少年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再次相遇:18岁的谷爱凌挑战了她的“无人之境”,逆转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冠军;而17岁的苏翊鸣也以超高难度,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决赛中获得金牌,为中国单板滑雪书写新历史。
纪录片《少年志》,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少年时就踌躇满志的两位滑雪运动员的珍贵影像,在纪录片中,年仅十三岁的苏翊鸣和十四岁的谷爱凌一起训练,一起交流。实际上他们本属于不同的滑雪圈,一个玩单板,一个玩双板。因为这次拍摄的缘分,让他们彼此熟识,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
谷爱凌在接受采访时,把苏翊鸣称为“好弟弟”,在夺金后,还发了一张她和苏翊鸣几年前的合影,感慨道:“再次恭喜,爱你!我们做到了,让我们继续努力!”
在第一时间,苏翊鸣也恭喜了谷爱凌,还回复了“爱你”。在冬奥会开幕式上,他们俩就曾亲密合影,还互换了帽子。
有网友表示,这两个人的友谊,真是让人羡慕。谷爱凌与苏翊鸣在顶峰相见,是北京冬奥会最励志的传奇,也是中国冰雪界的荣耀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,背后付出的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。两个奋发向上的孩子,培养加努力,才会有今天骄人的成绩。
回看少年时,接受中美不同教育的两位少年,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,孩子的成长过程更多是由母亲陪伴,母亲的观念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。通过孩子母亲的话,你或许能够找到成功的借鉴,但正像苏翊鸣母亲李蕾说的那样,“我认为每个孩子,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,我们应该扬长避短,我对孩子的文化课,还有个人素养修养,这方面要求的还是蛮严的。因为我想人要有生活的底蕴,要有文化,这样不管他将来是滑雪还是演绎,他的路会走的更长,更宽。”
“我从小就喜欢玩,就是言传不如身教,她喜欢诗棋绘画,她就自己做。”谷爱凌母亲谷燕说,“然后就创造了一个气氛,孩子愿意的话她就会加入,孩子不愿意的话你也不用强迫她。”
“她永远会对她身边所有人付出全部。”谷爱凌骄傲地讲起自己的妈妈。谷燕每周末都会开车八个小时带谷爱凌去滑雪,可见她对孩子爱好的支持程度。
滑雪运动存在一定的运动风险,对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说,受伤肯定在所难免。
很多家长会因此打退堂鼓,孩子再怎么热爱户外运动都会严令禁止,而两位妈妈在这个问题上,显得比更多人理智和从容。
看到孩子受伤和摔倒肯定会心疼,苏翊鸣的妈妈认为,自己不会因此让孩子放弃,“我不认为户外运动风险性特别大,因为只要是运动,就都会有风险,滑雪只能认真按照教练的课程去练。”
苏翊鸣7岁的时候去雪场滑雪,被一个不会滑雪的大叔压到大腿骨折,还做了手术,手术很疼,也疼在了妈妈心里,但是当孩子醒过来第一件事情,李蕾就对苏翊鸣说,你不能放弃滑雪,不是因为我希望你在滑雪上有多大成就,而是不希望你因此有退缩的想法和意识。
“希望能够坚持”,其实不管是在运动场上还是人生道路上,孩子只要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战胜困难的勇气,他们会收获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。

(扫描二维码详细咨询)
“人无完人,我自己有意识地会去做一个完人,但对爱凌的教育是,我希望她不要去做一个完人。”谷燕说。比起考进斯坦福,谷燕觉得更重要的是一辈子不放弃学习。
希望这部纪录片能给那些正站在分岔路口,纠结选择职业还是非职业的父母一些启发,一个成功教育的背后,更多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尊重孩子的意愿。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本文信息仅供分享,本公众号平台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原作者的合法权益,请与我们联系更正或删除。感谢!
|